中文  |  English
学会动态
第六届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在深圳成功举办
发布人:    发布时间:2024-12-06     浏览次数:    

69651b88db86a1ab42aca42407e1e413.png

2024年11月15-17日,第六届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在广东省深圳市成功召开。会议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航天器振动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西安分院和中山大学(深圳)共同承办。

“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是航天器振动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办的双年度学术会议,以可展开空间结构领域前沿基础理论和先进技术为交流主题,本次会议吸引了来自于国内61家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工业部门的40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

会议开幕式于11月16日上午举行。开幕式由学会副理事长、航天器振动与控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宋燕平研究员主持,大会主席、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胡海岩院士致辞。胡海岩院士在致辞中回顾了10年来我国在空间可展开结构领域所取得的显著成就,充分肯定了“可展开空间结构学术会议”在夯实理论基础、促进技术发展、拓展工程应用等方面的巨大贡献。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方教授代表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致辞,航天五院西安分院马小飞副院长及中山大学吴志刚院长分别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出席开幕式的嘉宾还有西安交通大学卢秉恒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邓宗全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冷劲松院士,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科技委王晓军秘书长,中山大学邰忠智副校长。

bbf78beec06fc24c82a71ac036d60343.png

卢秉恒院士、学会副理事长彭志科教授、马小飞研究员等9位专家受邀作大会报告,就空间增材制造、微波全场振动与变形测量、手机直连卫星大型天线、机电耦合、智能压紧释放机构、薄膜天线、在轨组装动力学与控制等议题开展了广泛交流。大会报告内容前沿、研究深入、成果丰富,现场交流活跃,讨论热烈。

515ecaeb5b189cbf6106d23b544ea467.png

在“高峰对话”环节,胡海岩院士、卢秉恒院士、邓宗全院士、冷劲松院士、彭志科教授、马小飞研究员、吴志刚教授作为嘉宾,围绕可展开空间结构在轨组装与建造技术展开热烈讨论。嘉宾们普遍认为,空间可展开结构以及更一般的空间结构的在轨组装与建造有着广泛的需求,是空间结构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嘉宾们认为,解决以大尺寸、大柔性为主要特征的空间结构在轨组装过程中的动力学建模、振动分析理论、位置与变形测量技术、振动检测与抑制技术、智能材料应用、机构与结构创新设计、在轨3D打印的快速散热等难题,是未来极大型空间结构实现在轨组装与建造的先决条件。

4fb3a789e59261f37678264775507464.png

大会共录用论文全文158篇,评选出优秀论文24篇。参会代表在“可展开空间结构前沿技术”“航天器动力学分析及振动控制技术”“极大型空间结构在轨组装与建造”“可展开平面结构与机构”等四个分会场进行了论文宣讲交流,共交流了72个精彩学术报告。

51732ec29fde0008209ef07f94e5955a.png

你知道你的Internet Explorer是过时了吗?

为了得到我们网站最好的体验效果,我们建议您升级到最新版本的Internet Explorer或选择另一个web浏览器.一个列表最流行的web浏览器在下面可以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