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工程学报》是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的全国性核心期刊,创刊于1987年,主页:http://zdxb.nuaa.edu.cn。主要反映我国振动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评介最新科 技成就,增强国内外学术信息交流,并鼓励首创精神,倡导优良学风,扶植、推荐优秀人才和作品,为推动振动工程学科的...
《振动与冲击》杂志(月刊)于1982年创刊 并公开发行(报刊代号4-349),是由我国著名力学家、中科院院士胡海昌先生担任首届主编,由全国知名人士、教授、专家等四十余人组成编委领导下的,我 国振动届较早创刊的一本国内外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发行面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自1993年起连续被评为...
《岩土工程学报》创刊于1979年,是我国第一份岩土工程学科全国性、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编辑部设在南京。《岩土工程学报》主要刊登土力学、岩石力学及岩土工程领域中代表当今先进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关注水利水电、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和
2024年11月2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牵头承担的“科创中国”轨道及建筑振震双控技术科技服务团项目启动仪式暨技术交流会在山东省青岛市召开。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张方教授,项目负责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浙江大学邱毅教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上海交通大学蒋伟康教授,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伊戈尔博士、总工程师王博先生,以及来自天津大学、重庆大学、浙江大学等单位的服务团专家和技术需求单位代表20余人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项目联系人、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理事、浙江大学郑旭副教授主持。
“科创中国”轨道及建筑振震双控技术科技服务团项目围绕浙江省台州市机械、建筑、铁路产业发展需求,面向轨道上盖建筑振震双控技术发展难题与减振、抗震产业共性技术问题开展实施。项目组建了来自轨道车辆动力学和结构动力学等领域的专家服务团,开展调研咨询、技术研讨,提供针对性、多元化、组合式的科技服务,实现常态合作、深化落地和宣传共享。
张方教授首先代表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致欢迎辞,对与会专家和企业代表表示了欢迎和感谢。他指出,针对轨道交通上盖建筑或毗邻建筑工程的开发模式,传统建筑抗震和机械设备减振技术的结合和兼容具有切实的应用需求。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在振、震控制上汇聚了国内顶尖学者,本次科技服务团项目,力求发挥学会技术能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振动工程技术在我国实现自立自强。
邱毅教授代表服务团致辞。他首先代表服务团向与会专家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并表达了对服务团深入交流轨道及建筑振震双控产业技术需求,把脉关键难点,推进科技项目顺利实施的期望和祝愿。
随后,伊戈尔博士代表技术需求单位致辞,介绍了现有减振抗震技术的发展水平和典型技术,并对服务团的工作表示感谢。
刘迟研究员从项目背景、目标定位、组织方式、工作进展及未来计划四个方面对项目情况进行了介绍。
随后,王博先生对浙江天铁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的企业情况、技术背景、研究基础、企业需求及技术难题进行了介绍。天铁股份在轨道结构减振降噪领域与建筑减隔震领域深耕多年,具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和丰富的产品序列。结合自身技术专长,天铁股份在地铁上盖建筑领域进一步开展研发工作,王博先生由此介绍了本项目需求。
针对王博先生所提出的企业需求以及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和痛点问题,与会专家进行了充分讨论与技术交流。张方教授从“轨-车-建-人”系统角度,指出了开展系统级分析在抗震减振产品开发中的重要作用。邱毅教授结合人因振动工程研究经验,指出了建立振震双控产品的系统级评价方法与指标的必要性。蒋伟康教授从机械振动原理的角度对振震双控产品弹簧和阻尼参数的设计和选择给出了建议。何闻教授对建立振震控制指标、减振器测试方法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浙江科技大学杨礼康教授、天津大学林杰威教授、重庆大学张志飞教授、同济大学张献英研究员根据自身研究领域,从多尺度建模、半主动控制和人因振动评价等角度为项目提供了技术建议。
最后,刘迟研究员表示,服务团将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梳理关键问题,收集关键数据,落实驻点工作,整理技术路线,联合科协、学会、地方力量推进常态化服务模式,持续支撑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与发展。
通讯地址: 南京市御道街29号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办公室
邮 编:210016
电 话:025-84892135
传 真:025-84892135
邮 箱:csve@nua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