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工程学报》是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的全国性核心期刊,创刊于1987年,主页:http://zdxb.nuaa.edu.cn。主要反映我国振动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评介最新科 技成就,增强国内外学术信息交流,并鼓励首创精神,倡导优良学风,扶植、推荐优秀人才和作品,为推动振动工程学科的...
《振动与冲击》杂志(月刊)于1982年创刊 并公开发行(报刊代号4-349),是由我国著名力学家、中科院院士胡海昌先生担任首届主编,由全国知名人士、教授、专家等四十余人组成编委领导下的,我 国振动届较早创刊的一本国内外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发行面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自1993年起连续被评为...
《岩土工程学报》创刊于1979年,是我国第一份岩土工程学科全国性、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编辑部设在南京。《岩土工程学报》主要刊登土力学、岩石力学及岩土工程领域中代表当今先进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关注水利水电、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和
11月7-9日,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测试专业委员会2025年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在广东省广州市科学城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测试专业委员会主办,广州理工学院承办,深圳大学、广东工业大学和无锡市厚德自动化仪表有限公司协办。会议邀请了来自全国90多家高校与科研院所动态测试领域专家学者近300人,讨论交流动态测试方向的发展前沿与工程应用的难点痛点。 8日上午,会议正式开幕。开幕式由专委会秘书长、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熊晓燕教授主持。 专委会副秘书长姜金辉教授致辞 广州理工学院副校长张日新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辞,并对与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他介绍了学校的历史传承、办学特色和成就成果,表示承办本次学术年会,必将有力推动学校学科建设与高质量发展迈向新台阶,诚挚邀请各位专家学者持续关注和支持学校事业发展。 副校长张日新教授致辞 专委会主任杨世锡教授讲话 会议邀请了华中科技大学刘银水教授、华南理工大学李巍华教授、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郭师峰研究员、西安交通大学温广瑞教授、沈阳建筑大学石怀涛教授分别作题为《深潜器海水浮力调节技术及其性能检测方法研究》《智能网联车路协同感知与定位方法研究与实践》《工业超声成像方法与系统》《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缺陷检测技术》《高端轴承转子系统故障机理分析与智能运维研究》的大会特邀报告。 主会场(8日上午) 8日下午,会议设置了“先进传感理论与应用”“多源信号融合的检测与诊断”“智能运维与预测技术”“智能系统与感知”四个专题分会场与青年学者论坛,邀请重庆大学秦毅教授、中北大学潘宏侠教授、华北电力大学向玲教授等48位专家学者作分组主题报告。青年学者论坛上,华南理工大学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李巍华教授分享了青年老师科研探索方法,太原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全国优秀教材奖获得者熊晓燕教授分享了教材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经验。 分会场 青年学者论坛 9日上午,会议邀请了西安交通大学乔百杰教授、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陈庆盈研究员、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大学杨洋教授、电子科技大学黄勇军教授、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贺敬正高级工程师、西安交通大学张小栋教授分别作题为《航空发动机转子叶片振动非接触式测量技术及应用》《新型力/力矩传感器研制与多传感器在机器人传动系统应用》《高性能波束形成声源识别技术》《高精度传感与精密测量领域的新技术及发展思考》《飞行试验典型动态测量场景与解决方案》《光纤动态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大会特邀报告。 主会场(9日上午) 主会场特邀报告(9日上午) 在与会专家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论坛取得圆满成功。本次学术论坛搭建的交流平台汇集了动态测试领域的新思潮和新动态,助力青年科技人才加速成长,为他们在高端装备动态测试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提供动力。 部分参会代表合影 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动态测试专业委员会第九届换届会议。杨世锡教授作第八届专业委员会工作报告,对专业委员会过去四年的工作进行总结。会议选举了重庆大学汤宝平教授为专业委员会第九届主任委员,太原理工大学熊晓燕教授、深圳大学曹广忠教授、西安交通大学温广瑞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潘旭东教授、上海交通大学何清波教授和华北电力大学胡爱军教授为副主任委员,聘任浙江大学曹彦鹏研究员为秘书长,华北电力大学何玉灵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庞新宇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李跃峰副教授为副秘书长。汤宝平教授代表新一届专委会发言,并对专委会未来四年的工作进行展望和规划。 第九届专业委员会负责人合影










通讯地址: 南京市御道街29号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办公室
邮 编:210016
电 话:025-84892135
传 真:025-84892135
邮 箱:csve@nuaa.edu.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