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工程学报》是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的全国性核心期刊,创刊于1987年,主页:http://zdxb.nuaa.edu.cn。主要反映我国振动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评介最新科 技成就,增强国内外学术信息交流,并鼓励首创精神,倡导优良学风,扶植、推荐优秀人才和作品,为推动振动工程学科的...
《振动与冲击》杂志(月刊)于1982年创刊 并公开发行(报刊代号4-349),是由我国著名力学家、中科院院士胡海昌先生担任首届主编,由全国知名人士、教授、专家等四十余人组成编委领导下的,我 国振动届较早创刊的一本国内外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发行面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自1993年起连续被评为...
《岩土工程学报》创刊于1979年,是我国第一份岩土工程学科全国性、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编辑部设在南京。《岩土工程学报》主要刊登土力学、岩石力学及岩土工程领域中代表当今先进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关注水利水电、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和
近年来,我国高层与超高层建筑、大跨桥梁、城市地下空间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持续突破,高性能材料与复杂结构体系的应用规模和难度迈向新高度。同时,地震、台风等极端灾害频发,对基础设施安全构成严峻挑战。如何通过智能化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保障工程结构全生命周期安全,已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议题。 当前,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数字技术进一步发展,正深度重塑土木工程领域的研究范式。新一代智能传感器、数字孪生平台与自主决策算法的发展,为结构智能化抗振控制、损伤识别以及全生命周期运维管理优化提供了革命性工具。与此同时,土木工程与机械、航空、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持续深化,催生了新型减振装置、新型健康监测系统、自修复材料、低碳抗灾技术等创新成果,为结构安全、智能与韧性提升开辟了广阔前景。 经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专业委员会研究,决定于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在武汉市举办第十一届全国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学术会议。本次会议将延续往届会议的传统和风格,邀请国内本领域著名专家和学者参会,内容形式包括主题报告、邀请报告、专题研讨等。会议将为人工智能赋能的土木工程结构控制与监测提供最新的成果交流与合作平台,探讨学科未来发展方向,助力我国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技术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 一、会议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专业委员会 承办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 协办单位: 光纤传感技术与网络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硅酸盐科学与先进建材全国重点实验室 道路桥梁与结构工程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湖北省土木建筑学会 二、会议时间与地点 会议时间:2025年10月31日-11月2日 会议地点:武汉市 会议主题:人工智能赋能的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 三、会议议题 1:土木工程大数据与人工智能 2:结构主动、半主动、被动、混合与智能控制 3:结构健康监测、诊断与评估 4:结构荷载场的识别、建模和预测 5:智慧基础设施 6:智能计算与多尺度多物理场混合模拟 7:智能设计与建造 8:多灾害智能控制 9:生命期智慧维修与低碳技术 10:陆上和海上风电结构检测与监测 四、顾问委员会(姓氏拼音为序) 陈政清 杜彦良 姜德生 李术才 欧进萍 杨永斌 周福霖 五、学术委员会(姓氏拼音为序) 学术委员会主席:李惠 委员: 鲍跃全、曹茂森、陈隽、程斌、淡丹辉、戴靠山、丁幼亮、杜博文、杜国锋、段元锋、段忠东、董优、樊健生、冯谦、关新春、郭安薪、郭健、郭彤、郭迅、韩强、华旭刚、黄斌、黄永、姜绍飞、孔庆钊、雷鹰、李东升、李钢、李宏男、李利平、李娜、李顺龙、李忠献、刘纲、刘鹏飞、刘文光、刘志强、卢伟、陆新征、鲁正、毛晨曦、倪一清、潘鹏、阮家榮、任伟新、单伽锃、师燕超、孙利民、孙丽、谭平、滕军、涂建维、王春生、王浩、王磊、王泉、王涛、王晓晶、王佐才、翁顺、吴斌、吴永红、吴智深、夏勇、许斌、徐龙河、徐幼麟、徐赵东、闫昕、杨娜、杨永超、伊廷华、叶肖伟、张奔牛、张春巍、张鹤、张洪、张建、张宇峰、赵俊贤、赵维刚、赵雪峰、周次明、周海俊、周建庭、周颖、周智、朱宏平、朱松晔 六、组织委员会(姓氏拼音为序) 主席:吴斌 郭安薪 副主席:黄斌 鲍跃全 委员: 段元锋、杜国锋、郭彤、华旭刚、黄永、孔庆钊、刘纲、王佐才、翁顺、夏勇、徐龙河、叶肖伟、伊廷华、张建、赵俊贤、周建庭、周颖、朱松晔 本地委员: 包宇、陈波、曹鸿猷、胡俊、刘晖、刘嘉、刘晨曦、李涛、蒲武川、秦世强、孙亮明、王贞、王先锋、徐训、杨格、郑华冬 七、会议重要日期 A:摘要提交截止日期:2025年9月30日 B:早注册截止日期:2025年10月16日 C:会议报到日期:2025年10月31日 D:会议举办日期:2025年11月1日-11月2日 八、摘要投稿与会议注册 专题分会场:欢迎专家学者组织专题分会场,有意组织的专家学者请 9 月 20 日前将专题名称发送到:whshm2025@163.com A:摘要版面要求:摘要模板从网站附件下载。会议无须提交全文 B:摘要投递方式:上传至会议网: https://csve.kejie.org.cn/meeting/SVCHM2025/ 如下专题: 1. 超声感测技术及其应用 2. 陆上和海上风电结构检测与监测 3.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健康监测与诊断 4. 大模型驱动的结构智能监测与可靠性评估 5. 超高层结构健康监测与数字孪生 6. 新能源基础设施的智能监测、控制与运维 7. 混合试验技术新进展 8. 结构减振装置智能建模与优化设计 9. 车桥耦合振动与应用 10.轻量化结构安全监测方法 11.斜拉桥超长索减振控制新方法与新技术 12.人致结构振动分析理论与减振策略 13.不确定性环境下海上风电结构监测与振动控制 14.结构超声无损检测与健康诊断 15.车桥耦合振动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16.基于物理信息机器学习的结构监测与动力学 17.结构健康监测、设计验证以及结构性能分析的创新技术 18.不确定性方法在模型修正中的应用 19.人工智能与计算机视觉在桥梁结构健康监测中的新进展 20.智能传感结构损伤识别 21.海上风机动力识别 22.结构隐蔽损伤智能诊断的无损检监测理论与技术进展 23.钢桥疲劳监测与控制 24.多灾害及其耦合作用下结构振动智能控制理论与技术 25.其它 26.待续 本次会议注册费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统一收取,并开具发票。会议期间,食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早注册截止日前注册费优惠。注册费标准如下: 早注册(2025年10月16日前) 2025年10月16日后注册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会员 2500元 3000元 非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会员 2800元 3300元 学生代表 1500元 2000元 九、会务联系方式 A:会议网站:https://csve.kejie.org.cn/meeting/SVCHM2025/ B:电子邮件: whshm2025@163.com C: 联系电话: 郑华冬 13125091209 王先锋 13387663163 D:联系地址: 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狮路122号;邮编:430000 E:微信公众号:代表类别
通讯地址: 南京市御道街29号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办公室
邮 编:210016
电 话:025-84892135
传 真:025-84892135
邮 箱:csve@nua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