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结构控制与监测世界大会(7WCSCM) 2018年7月22-25日 中国 青岛 主办:国际结构控制与监测学会 承办: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与健康监测专业委员会 大会主席:李惠 教授 大会主报告人 Charles R. (Chuck) Farrar(美国) 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工程学院院长 报告题目:A Complexity-Based Framework for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James L. Beck(美国) 加州理工学院工程及应用科学学院,机械及土木工程学院名誉教授 报告题目:Bayesian Framework for System Identification and 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Theory, Algorithms and Applications Yozo Fujino(日本) 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国立横滨大学特聘教授,国际桥协(IABSE)前主席,IASCM学会的前理事长和日本分会前主席 报告题目:R&D Governmental Program in Japan for Efficient Maintenance, Renovation and Management of Infrastructure Billie F. Spencer(美国) 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首席教授 报告题目:Topology Optimization Approach for Protection of Seismically Excited Structures 欧进萍(中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结构监测、控制与防灾减灾工程专家 报告题目:Structural Health Monitoring and the Life Prediction and Maintenance of Civil Infrastructures 翟婉明(中国) 中国科学院院士,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报告题目:Challenges on Dynamics Problem in Chinese High-speed Railways 吴志强(中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 报告题目:AI Support Urban Planning and the Urban Future Campbell Middleton(英国) 剑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The Value Case for Structural Monitoring of Bridges – Necessity or Indulgence? 郝洪(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Recent Research on Passive Control of Offshore Structural Vibrations in the Centre for Infastructure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CIMP) at Curtin University Walter Lacarbonara(意大利) 罗马大学结构工程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Nonlinear Dynamics-inspired Control Weimin Shen(美国) 南加州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教授 报告题目:Self-Reconfigurable robotic/UAV swarms, “Digital hormones”, and Surprise-Based Learning Paul Reynolds(英国) 埃克塞特大学工程学院工程系主任 报告题目:Control of Human-induced Vibrations: an Integrated Approach to Vibration Serviceability Design Satish Nagarajaiah(美国) 莱斯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 报告题目:Sparse Structural System Identification of Linear and Nonlinear Systems Hyung-Jo Jung(韩国) 韩国科学技术院 报告题目:Bridge Inspection and Condition Assessment Us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and Deep Learning 徐幼麟(中国香港) 香港理工大学建设及环境学院院长,结构工程首席教授 报告题目:Synthesis of Life-Cycle Management and Health Monitoring for Long-Span Bridges 陈政清(中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报告题目:Development of Eddy Current Damping Technology for Structural Vibration Control Norden E. Huang(中国) 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非线性科学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创新中心数据分析实验室创始主任 报告题目:Application of HHT in Structure Health Monitoring 39个专题会场 SS01: 澳大利亚结构控制与健康监测的最新研究进展 组织者: Hong Hao,澳大利亚,科廷大学 Kaiming Bi,澳大利亚,科廷大学 Jun Li,澳大利亚,科廷大学 主题:基础隔震、新阻尼器开发、被动/主动结构振动控制、桥梁状态监测、结构监测、损伤识别、无损检测、新算法等。 SS02: 中国结构健康监测的研究进展 组织者: 伊廷华,中国,大连理工大学 李宏男,中国,沈阳建筑大学 主题:结合中国过去20年的重点工程,探讨结构健康监测的技术创新和实践应用。 SS03: 日本结构控制的应用、研究和设计 组织者: Masashi Yamamoto,日本,Takenaka公司 Takeshi Furuhashi,日本,日本大学 Haruhiko Kurino,日本,鹿岛建设公司 主题:结构控制系统和装备的发展、实际应用、试验和分析;结构控制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 SS04: 结构控制的智能装置新进展 组织者: Jianchun Li,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 朱松晔,中国,香港理工大学 Sara Casciati,意大利,卡塔尼亚大学 Jian Li,美国,勘萨斯大学 主题:智能控制装备和技术的最新进展,包括被动、半主动和主动阻尼器的新设计、智能控制理论和算法、集成设计、实验验证和工程应用等。 SS05: 地震或多灾害作用下的桥梁结构振动控制 组织者: 郭安薪,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 韩强,中国,北京工业大学 主题:公路桥梁、大跨度桥梁和近海桥梁在地震和多灾害情况下的结构分析、数值模拟、易损性分析与控制技术等。 SS06: 土木工程结构隔震技术 组织者: 谭平,中国,广州大学 Gianmario Benzoni,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Demin Feng,日本,Fujita公司 主题:土木工程结构隔震技术的新发展,包括新设备、新分析模型、新设计原则和方法等。 SS07: 半主动振动控制的新材料与新技术应用与试验 组织者: Okyay Altay,德国,亚琛工业大学 Jinting Wang,中国,清华大学 主题:半主动振动控制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的试验方法和应用实例。 SS08: 风与结构的流动控制 组织者: Hui Hu,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 陈文礼,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题:风与结构工程的流动控制;传感和驱动技术;流动控制技术的应用等。 SS09: 大尺度结构的风效应与风振控制 组织者: 王浩,中国,东南大学 周广东,中国,河海大学 柯世堂,中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陈鑫,中国,苏州科技大学 主题:大尺度结构风效应和风振控制的新进展。 SS10: 混合模拟与实时混合模拟新进展 组织者: Ge (Gaby) Ou,美国,犹他大学 Narutoshi Nakata,美国,克拉克森大学 主题:混合模拟与实时混合模拟算法;作动器控制方法;不确定性分析与可靠性分析;支持混合模拟与实时混合模拟网络等。 SS11: 混合试验方法的发展与应用 组织者: 王涛,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 Gilberto Mosqueda,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 主题:混合试验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包括新控制算法、协调方法、可伸缩框架、复杂结构的应用等。 SS12: 高速铁路的结构健康监测与控制 组织者: 倪一清,中国,香港理工大学 叶肖伟,中国,浙江大学 主题:先进传感技术在铁路基础设施和高速列车结构监测和控制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 SS13: 风力发电结构的控制与监测 组织者: Ningsu Luo,西班牙,赫罗纳大学 Yolanda Vidal,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 Francesc Pozo,西班牙,加泰罗尼亚理工大学 主题:风力发电机叶片、塔架、浮动支撑平台减振的被动、主动和半主动控制技术;结构健康监测技术(声发射监测、热成像法、超声波法、疲劳和模态参数监测、应变监测等)。 SS14: 结构健康监测传感技术新进展 组织者: 武湛君,中国,大连理工大学 周文松,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 邱雷,中国,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董永康,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题:用于结构健康监测和无损检测的超声和声发射方法;光纤传感方法和技术;远程/无线传感技术;分布式应变感知方法等。 SS15: 基于无人机和地面车辆的基础设施检测技术 组织者: Hoon Sohn,韩国,韩国科学技术院 Hyun Myung,韩国,韩国科学技术院 Hyung Jo Jung,韩国,韩国科学技术院 主题:用于基础设施检测的无人机和无人地面车辆硬件和软件的最新发展,包括传感技术、检测方法和实际应用案例等。 SS16: 计算机视觉在结构健康监测和损伤检测中的创新 组织者: Mohammad Jahanshahi,美国,普渡大学 Chul Min Yeum,美国,普渡大学 Shirley J. Dyke,美国,普渡大学 主题:计算机视觉、自动化数据收集和分析、损伤检测、立体摄像系统和激光雷达生成的三维重建等技术用于结构自动损伤识别和分类方面取得的进展。 SS17: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感知与系统辨识 组织者: Zhu Mao,美国,马萨诸塞大学洛厄尔分校 鲍跃全,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题:计算机视觉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先进方法和最新应用,包括视频摄像头测量、非接触运行模态分析、图像和视频数据处理、系统识别、足尺真实结构的实际应用等,涉及领域包括土木结构、机械系统、航空航天系统、大型设备和精密仪器等。 SS18: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结构健康监测 组织者: 叶肖伟,中国,浙江大学 单宝华,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 主题:计算机视觉技术在结构监测应用中的先进理论和最新实践应用,系统误差来源和其他现代传感技术的集成。 SS19: 基于多元数据的结构健康监测 组织者: Soobong Shin,韩国,仁荷大学 Sung-Han Sim,韩国,蔚山国立科技大学 Do Hyoung Shin,韩国,仁荷大学 主题: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多元数据的有效挖掘和应用。 SS20: 结构健康监测中的贝叶斯推断与不确定性量化:新算法与应用 组织者: 黄永,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 James L. Beck,美国,加州理工学院 Heung Fai (Paul) Lam,中国,香港城市大学 主题:贝叶斯推理的随机模拟技术;损伤识别的贝叶斯方法;基于概率的机器学习方法及应用;贝叶斯方法在结构健康监测感知、数据采集、压缩等信号处理中的应用;贝叶斯模态识别和运行模态分析;基于贝叶斯理论的传感器优化布设;损伤演化的随机或概率模型等。 SS21: 结构健康监测中的稀疏恢复技术 组织者: 段忠东,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夏勇,中国,香港理工大学 主题:稀疏恢复理论和压缩传感技术及其在结构健康监测中的应用,如基于压缩感知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和超声数据采集,基于稀疏恢复算法的数据处理和识别等。 SS22: 考虑不确定性的结构模型修正、损伤评估和可靠性评价 组织者: 刘纲,中国,重庆大学 方圣恩,中国,福州大学 主题:工程结构的不确定性模型修正、损伤评估方法、结构可靠性评估等。 SS23: 车辆与桥梁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桥梁动态称重、损伤检测和桥梁管理中的应用 组织者: Steve C.S. Cai,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 邓露,中国,湖南大学 Xuan Kong,美国,美国丹佛Viaero无线公司 主题:车辆与桥梁的相互作用及其在桥梁动态称重、损伤检测和基于健康监测的桥梁管理中的应用。 SS24: 城市管网系统风险控制与鲁棒维护中的检测与监测技术 组织者: 李杰,中国,同济大学 胡群芳,中国,同济大学 SS25: 结构变形的实际估计方法及其应用 组织者: Tomonori Nagayama,日本,东京大学 Sung-Han Sim,韩国,蔚山国立科技大学 主题:基于加速度传感器、测斜仪、光学器件、激光、雷达、无线传感技术的结构变形监测技术及应用。 SS26: 基于监测的基础设施性能评估 组织者: 单伽锃,中国,同济大学 Eleni Chatzi,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主题:基于监测的基础设施性能评估的新进展,包括短期/长期状态评估、可靠性预测、生命周期管理和智能决策等,涉及领域包括高层建筑、大跨度桥梁、风机结构、生命线工程(如道路、管线、电力线)等。 SS27: 基于监测的基础设施全寿命评估 组织者: 曲春绪,中国,大连理工大学 杨东辉,中国,大连理工大学 主题:基于监测的基础设施全寿命性能评估,基于监测数据的剩余服务寿命预估,基于监测数据分析的退化结构维护等。 SS28: 基于监测的桥梁状态评估与安全预警 组织者: 丁幼亮,中国,东南大学 伊廷华,中国,大连理工大学 主题:基于监测的桥梁状态评估和安全预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SS29: 系统集成、健康监测工程应用和结构性能评估新技术 组织者: 滕军,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卢伟,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柳成荫,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胡卫华,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 主题:结构健康监测的系统集成、性能评估方法、损伤诊断和识别方法,结构健康监测的的现场实施、传感技术、数据融合和优化。 SS30: 人致振动响应的机理、减振技术和工程应用 组织者: Hae Young Noh,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 Pei Zhang,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 主题:人或动物导致振动响应机理和建模;人类日常和极端活动对结构的影响分析;通过减轻人类的影响来提高结构性能;实现以人类为中心的管理提高舒适度和生产力;创新应用。 SS31: 结构健康监测技术的工程应用 组织者: 李顺龙,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洋,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 张福俭,中国,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主题:监测系统实施、构建和验证的经验介绍;监测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数据分析和安全评估等。 SS32: 智能和多功能混凝土 组织者: 关新春,中国,哈尔滨工业大学 蒋正武,中国,同济大学 韩宝国,中国,大连理工大学 主题:混凝土多功能特性的研究,包括自感知、自修复、高阻尼和高韧性等。 SS33: 基于应变的结构健康监测:新进展与工程应用 组织者: Jian Li,美国,堪萨斯大学 Simon Laflamme,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 王浩,中国,东南大学 主题:应变自感知材料;先进应变测量技术;基于应变的结构评估和预后;稠密和稀疏应变计和光纤网络等。 SS34: 稠密传感阵列、分布式和准分布式传感器及其数据分析和管理 组织者: Branko Glisic,美国,普林斯顿大学 Daniele Zonta,美国,斯特拉斯克莱德大学 主题:评估使用稠密传感阵列方法的新进展;确定未来的潜在研究领域;研究和实践相互融合。 SS35: 结构系统识别的新进展 组织者: Satish Nagarajaiah,美国,莱斯大学 雷鹰,中国,厦门大学 余岭,中国,暨南大学 主题:结构系统识别的创新发展,包括新的稀疏表示、统计学习、压缩感知、包含大数据范例的深层学习技术等。 SS36: 高速公路交通基础设施健康监测 组织者: Nizar Lajnef,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 Davide Lo Presti,英国,诺丁汉大学 主题:路面传感器;基础设施、车辆和网络管理人员之间的通信和能量交换;可自诊断和修复的再循环材料;多种气候变化下可永久保持最佳状态的路面。 SS37: 中国结构控制研究和应用的最新发展和未来趋势 组织者: 赵俊贤,中国,华南理工大学 潘毅,中国,西南交通大学 国巍,中国,中南大学 主题:中国在结构控制方面的研究与应用进展,讨论未来的发展趋势。 SS38: 大跨度桥梁结构健康监测 组织者: Xiaolin Meng,英国,诺丁汉大学 Panagiotis Psimoulis,英国,诺丁汉大学 Wei Guo,英国,诺丁汉大学 主题:现场传感器最优布设;大跨度桥梁的大数据分析;监测参数不确定性量化;大跨度桥梁的可靠性评估;大跨度桥梁健康监测的未来发展。 SS39: 高速铁路桥梁结构自动监测监控与智能建造 组织者: 苏伟,中国,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赵欣欣,中国,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 禚一,中国,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主题:高速铁路桥梁结构自动监测监控,桥梁健康监测,BIM应用技术,三维合作应用和智能建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