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工程学报》是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的全国性核心期刊,创刊于1987年,主页:http://zdxb.nuaa.edu.cn。主要反映我国振动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评介最新科 技成就,增强国内外学术信息交流,并鼓励首创精神,倡导优良学风,扶植、推荐优秀人才和作品,为推动振动工程学科的...
《振动与冲击》杂志(月刊)于1982年创刊 并公开发行(报刊代号4-349),是由我国著名力学家、中科院院士胡海昌先生担任首届主编,由全国知名人士、教授、专家等四十余人组成编委领导下的,我 国振动届较早创刊的一本国内外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发行面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自1993年起连续被评为...
《岩土工程学报》创刊于1979年,是我国第一份岩土工程学科全国性、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编辑部设在南京。《岩土工程学报》主要刊登土力学、岩石力学及岩土工程领域中代表当今先进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关注水利水电、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和
2021年11月18日,中国科学院2021年度院士增选结果发布,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2021年度“中国振动工程学会最美科技工作者”获得者、同济大学李杰教授教授;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冲击及防护工程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于登云研究员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杰教授 李杰,1957年10月出生于河南省开封市,1988年9月毕业于同济大学,获得工学博士学位,2013年4月被丹麦王国奥尔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现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 李杰教授长期在结构工程与工程防灾领域从事研究工作。在随机力学、工程可靠性理论与生命线工程研究中取得了具有国际声望的研究成果。包括:建立了随机系统分析的广义概率密度演化方程,解决了复杂结构的整体抗灾可靠度分析问题,建立了以网络拓扑优化为核心的工程网络抗震优化设计理论等。出版学术著作5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0余篇;领衔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曾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2001年)、上海市劳动模范(2004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2年)等称号。2014年,因在概率密度演化理论与大规模基础设施系统可靠性方面的学术成就、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授予学术成就奖——Freudenthal奖章;2017年当选为国际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学会主席。
于登云研究员 于登云,1961年11月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市。1981年考入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与电子系,后转入力学系,1985年大学毕业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获固体力学硕士学位。现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中国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 于登云是我国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动力学与控制专家,以及我国深空探测和高轨道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领域领军者之一。在多引力场轨道动力学与控制、高轨微振动环境优化控制、复杂系统耦合动力学与控制等三方面的理论方法与实践上取得了系统性、创造性成果,主持或参加了嫦娥四号、高分四号、资源一号等多个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的研制,解决了人类首次月背着陆探测复杂约束下的轨道设计与控制、国际首颗高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高质量成像、国内首型三轴稳定卫星耦合动力学建模和控制参数精确获取等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为我国探月、高分等重大工程做出突出贡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获得发明专利26项,撰写专著4部,发表论文84篇。曾被授予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2012年)等荣誉称号。 |
通讯地址: 南京市御道街29号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办公室
邮 编:210016
电 话:025-84892135
传 真:025-84892135
邮 箱:csve@nua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