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工程学报》是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主办,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的全国性核心期刊,创刊于1987年,主页:http://zdxb.nuaa.edu.cn。主要反映我国振动工程的最新研究成果,评介最新科 技成就,增强国内外学术信息交流,并鼓励首创精神,倡导优良学风,扶植、推荐优秀人才和作品,为推动振动工程学科的...
《振动与冲击》杂志(月刊)于1982年创刊 并公开发行(报刊代号4-349),是由我国著名力学家、中科院院士胡海昌先生担任首届主编,由全国知名人士、教授、专家等四十余人组成编委领导下的,我 国振动届较早创刊的一本国内外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发行面覆盖了全国各省、市、自治区。自1993年起连续被评为...
《岩土工程学报》创刊于1979年,是我国第一份岩土工程学科全国性、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和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编辑部设在南京。《岩土工程学报》主要刊登土力学、岩石力学及岩土工程领域中代表当今先进理论和实践水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成果,关注水利水电、土木建筑、交通运输和
由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理工大学承办、华中科技大学协办的第七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于2010 年5 月21 日至5月23 日在湖北武汉顺利召开。会议期间,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举行了2010 年度工作会议。 会议开幕式由本届会议组织委员会主席、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黄斌教授主持。开幕式上武汉理工大学副校长王乾坤教授首先致欢迎辞;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院长李百浩教授代表承办单位致辞;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朱位秋教授代表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对本届学术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朱位秋院士还回顾了随机振动学科的发展简史和随机振动在我国的研究和发展历史,并对青年学者寄予殷切的希望;最后,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主任、本届会议学术委员会主席、教育部首批长江学者、同济大学李杰教授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介绍了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的历史,描绘了随机振动学科鼓舞人心的前景。 本次会议共收到论文摘要138 篇,经严格审稿,最后录用论文86 篇,全部在2010 年第五期《武汉理工大学学报》发表,来自全国高校、科研和工程单位的120 余位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美国工程院院士和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莱斯大学P.D.Spanos 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朱位秋教授,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第二届主任委员、浙江大学庄表中教授,长江学者、大连理工大学李宏男教授,湖南大学长江学者、香港城市大学李秋胜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华中科技大学朱宏平教授,国防973 项目首席科学家、西安交通大学闫桂荣教授,武汉理工大学黄斌教授,同济大学陈建兵博士,中国农业大学陈奎孚博士、大连理工大学赵岩博士和三峡大学刘章军博士等12 位学者应邀在会上做了特邀报告和大会报告,会议还进行了65 个分组报告。与会代表进行了充分的学术讨论和成果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会议期间,举行了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2010年度工作会议。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主任李杰教授首先传达了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常务理事会扩大会议精神。随后与会的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就本届学术会议基本情况及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今后的工作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达成了重要的共识: 1. 第七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在论文出版、参会人数、学术讨论和氛围等方面都开创了令人鼓舞的新局面,取得了圆满的成功。本次会议录用的论文以《武汉理工大学学报》正刊全文出版,对促进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的发展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今后的系列会议应继续争取高质量论文在正式刊物上发表。同时,本次参会的人员具有广泛的代表性,既有来自国际上活跃的著名学者、也有国内土木、机械、铁道、航空航天和力学等领域从事随机振动的老、中、青学者,特别是青年学者和研究生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学术朝气,预示着随机振动在我国进一步深入发展的潜力和光辉前景。 2. 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今后将继续推动两个系列的学术活动:(1)单年举行围绕特定主题的随机振动暑期研讨班;(2)双年举行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暨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会议。近年以来,上述学术活动已经逐步成为系列化、有影响的学术活动,例如,成功举行的第六届(2008 年5 月,天津)和第七届(2010年5 月,武汉)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和2009 年度随机振动暑期研讨班,出版了《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新进展(第一辑)》和《武汉理工大学学报》随机振动专辑。 3. 只有从不同的工程领域中抽出共性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理论研究才有不断的源泉和动力,并为这些工程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了进一步推动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的发展,应积极创造学术交流平台与条件,以便土木、机械、铁道、航空航天和力学等领域从事随机振动研究与应用的学者进行更加充分的学术交流。例如,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可组织专家,对不同工程领域提出的随机振动或随机动力学问题进行凝练,从而提出推动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的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号召国内外学者进行攻关或竞赛。 4. 进一步充实和完善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网站。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网站自开通以来,在推动随机振动领域信息传播、扩大专业委员会学术研究影响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促进随机振动领域的学术活动与研究进展,建议: (1)各位委员向随机专业委员会秘书处提供自己的简介和研究进展信息; (2)实现相关资料与研究成果共享。例如:在自愿的原则下,鼓励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向网站提供随机振动研究中常用的标准子程序包及其它相关的研究成果,如论著电子文件等; (3)开辟随机振动交流园地和问题讨论区。 5.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决定,下一届学术会议——第八届全国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学术会议拟定于2012年5月份举行。广西大学与西南交通大学均积极申请承办下一届学术会议,具体举办地点经进一步协商后确定。 参加本届会议的代表和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相信,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迅速发展,各工程领域中随机振动(随机动力学)问题的重要性将日益凸现,近年来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组织的系列学术活动的成功与壮大就是这一趋势的表现。只要我们植根于土木、机械、铁道、航空航天和力学等工程科学领域的随机振动(随机动力学)问题这一源头活水,并努力提高理论研究水平和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随机振动理论与应用必将拥有更加灿烂的未来。 以黄斌教授为主席的组织委员会与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会务组为本次会议的成功举办付出了辛勤的努力,与会代表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
通讯地址: 南京市御道街29号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办公室
邮 编:210016
电 话:025-84892135
传 真:025-84892135
邮 箱:csve@nuaa.edu.cn